第40章 大明谁最有钱?_华夏雄风
笔趣阁 > 华夏雄风 > 第40章 大明谁最有钱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0章 大明谁最有钱?

  杨昭沉思片刻,说道:老师,你刚才谈起一条鞭法,你说说,这一条鞭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法令,如果推行的话,到底会如何?

  听杨昭如此说,现场一片哗然,王亨吉清了清嗓子,说道:轩轾,诸位,大家都知道,我大明正赋主要是里甲正役、均徭和杂泛差役三种税赋方法。吞噬小说

  其中里甲正役就是我们口中的主要赋税,主要按照户口为基本单位,各家各户按照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,作为编征赋税与徭役的依据。

  当然,在徭役之中,也会根据土地多寡进行征收,在差役中,根据各家各户人数多寡进行摊牌啊。

  但自太祖高皇帝以来,经过了数百年,特别是经年天灾**不断,有的乡出现十室九空,如此造成税赋收不上来,造成徭役没有人啊。

  在万历年间,内阁首辅张居正率先实行一条鞭法,也就是重新丈量土地,重新登记人口,然后将赋和役分别合并,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;每粮一石编银若干;每丁审银若干;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。

  杨昭看着众人,笑道:大家说说,现在天下大乱,要平定张献忠之乱,又要将蛮清驱逐出去,看来这个战争不是一年两年能够结束的,你们说说,张居正首辅的一条鞭法如何?

  大家闲聊闲聊一下。

  众人一听,为了显示自己才学,纷纷谈起张居正及其被废弃的一条鞭法。

  但毫无疑问,众人对一条鞭法还是颇为推崇的,认为推行一条鞭法大大改善财政。

  看见大家基本形成意见后,杨昭说道:各位,张居正这个一条鞭法好是好,但有缺陷,大家想想,乡民们出产的是什么,那可是粮食,那些劳役,现在朝廷要上缴银子,那要费周折,乡民们可能吃亏。

  如此观之,这一条鞭法好虽然是好,但是什么东西都要转换为银子,美中不足啊。

  袁定笑道:大人,话虽如此,但如果不转化为粮食,那么官员俸禄朝廷难以发出来啊,你不知道,当时为了发朝廷俸禄,将藏在库中的各种杂七杂八东西都拿出来发放了,有什么胡椒粉,不一而足啊。

  杨昭笑道:哦,原来如此。那只说明朝廷不善于经济,各地官员不善于经济,大家说说,什么时候粮价比较高,什么时候粮价有比较低呢?

  乡绅武通笑道:大人,你可能认为读书人都是读死书的吧,当然在粮食丰收的时候粮价比较便宜,在秋天粮食比较便宜,在动乱时期,在冬天与夏天青黄不接的时期,粮食还未收的时候价格比较贵啊。

  杨昭笑道:哦,武兄所言极是,政府既然收上来粮食,担心粮食发霉什么,那可以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大量收回粮食,在灾荒年份,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平价卖出粮食,如此也可以调剂物价啊。

  袁定叹息道:大人,这种方法虽然非常好,但是所获得银两还是非常有限,如何供给官员俸禄,军队军饷,如何获得银两呢?

  杨昭看了看众人,突然笑道:哎,各位,这几年跟随恩师游历各地,涉猎甚多。

  各位,大家知道北宋神宗年间赋税达到多少,说出来吓死大家,那可超过8000万贯,相当于8000万两白银。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),税入便回升至6000余万贯/年。

  众人一听,大惊出色,大家都显得颇为不信,看着王亨吉、看着袁定道:大人,是真的吗?这样高,需知道我大明一年赋税才多少,最高的一年也才2200万两白银,很多年份只有一千六百万两白银,即使加上三饷,最高也不过才4000万两白银,两者相差怎么这么大呢?

  有的叹息道:现在朝廷征收三饷,一年下来,赋税也没有超过4000万两啊,这怎么可能呢?

  王亨吉清理了一下嗓子,笑着说道:各位,轩轾所言不假,前几日我也看了一些古书,上面讲宋朝赋税曾经达到8000万两白银,各位其他的不说,单说说清明上河图,大家可都知道,那繁荣,北京南京这两个帝都都赶不上啊。

  各位,如此看来,宋朝对民众剥削非常重,如此才有梁山伯好汉啊,如此看来我大明皇帝对民众还是非常仁爱的,各地税赋非常低啊。

  众人恍然大悟,纷纷叹息不已。

  看见众人如此,杨昭哈哈大笑,然后说道:大人言之偏薄,宋朝岁入高,并非是对民众剥削太重,我大明岁入较少,并非对民众剥削较轻。

  众人大惑不解,一个个看着杨昭,显得非常不理解。

  杨昭笑着说道:各位,大家都是乡绅,大家说说,在我大明,谁最有钱?

  毫无疑问,大家都说是皇帝,皇帝富有四海,当然非常有钱哦。

  杨昭摇摇头,说道:各位,所言有失偏颇,皇帝富有四海,但不一定有钱。大家都知道崇祯皇帝吧,是出了名的勤政,但听闻他虽然勤政,还一直未钱发愁,可以说挖东墙补西墙,到时候竟然被李自成攻进北京,你们说说,我们崇祯爷有钱吗?

  崇祯勤政,相对于万历十年不上朝早已经随着邸报传遍全国,听杨昭如此说,众人显得一片迷茫,看着杨昭道:大人,话虽如此,崇祯爷可是被天灾**逼死的,但你说说,到底谁有钱?

  杨昭笑道:武通兄,你常在乡里走动,你说说,我们县谁最有钱?

  众人大笑,良久袁定笑道:大人,你是本地人士,怎么不知道呢?我们蓬州最有钱的是王百万啊,王百万世代经商,可是城里最大的绸缎老板。

  大家都知道,我们顺庆的绸缎那可是蜀锦中的上品,王百万在各地收集绸缎,然后卖到外地,那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哦。

  大人,有人说王百万有蓬州建了两个地窖,地窖里面可有几十个大箱子,听人说光白银就有几十万两啊。

  看袁定如此说,大家仿佛打开话茬子,一个接一个说过不停,有人说建运山古城的时候,王百万在古城内建了一个四合院,就是用来放银子的。

  看大家没玩没了的说过不停,杨昭笑道:各位,这非常明白了,在我们蓬州,最富有的是王百万,在我们大明,最富有的可能是李百万张百万,不论怎么说,都是商人。

  众人看杨昭如此说,恍然大悟,都纷纷说道:是啊,这么浅显的道理大家怎么没有搞明白呢?在我大明,最富有的是商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rr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rr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